• 瘋狂的豬

    原創 閏然 鹽財經
    ▍鹽財經
    作者 | 閏然
    編輯 | 清欣
    三年前,人們還在感嘆,養豬實在是太賺錢了。2019年,受豬周期、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豬肉市場供應缺口漸漸加大了,帶來了整體銷售價格明顯上漲。一眾商業大佬競相爭搶在“肉案寫春秋”。
    但2021年,生豬價格開始進入單邊下行階段,豬企也都虧慘了。把時間拉長會發現,養豬這個行業的波動性也非常大。
    現在生豬的價格一直處于一個虧損區間,可謂賣一頭虧一頭。但沒辦法,還是得賣。
    賣豬,虧慘了
    第一個披露去年業績情況的頭部豬企為溫氏股份,這也是它2015年上市以來交出的首份年度虧損業績。
    2021年,溫氏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49.54億元,同比下降13.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34.04億元,同比回落280.5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為146.66億元。
    溫氏股份歷年業績情況(圖源:子彈財觀)
    在年報公告中,溫氏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毛豬銷售均價為17.39元/公斤,同比下降48.18%,價格下跌幅度大。同時,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外購部分豬苗育肥、持續推進種豬優化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公司肉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肉豬養殖業務出現深度虧損。
    陰霾一直籠罩整個行業。今年早些時候,幾個頭部豬企,包括新希望、牧原股份、天邦股份、正邦科技,相繼發布了自己的業績預告,均是虧損狀態。
    其中,新希望預計虧損86億元至96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49.44億元;
    牧原股份預計盈利65億元至80億元,同比下降70.86%至76.32%;
    天邦股份預計虧損35億元至40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32.4億元。
    正邦科技成為了虧損最高的一家,預計虧損182億元至197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57.44億元。
    圖源:子彈財觀
    據了解,2021年年初的時候,毛豬的收購價格是每公斤30元,到了年末就降到了約每公斤10元,直到今天毛豬的收購價格仍然只有大概每公斤11-12元。
    豬企虧損的原因,除了生豬價格大幅下行,還有養豬成本也在提升。新希望就在業績預告中提到,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等因素,使得生豬養殖成本同比明顯上升。
    豬飼料主要由玉米、豆粕、麩皮、面粉及其他微量元素組成,其中玉米和豆粕占比最大。數據顯示,2022年4月26日全國豆粕均價為每噸4570.13元。可以說,豬吃的豆粕比人吃的大米還貴。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在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當前生豬養殖還沒有扭虧為盈,3月份每出欄一頭生豬虧損327元,比2月份多虧了153元。
    2021年溫氏股份銷售毛利率為-8.32%。其他豬企,根據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天邦股份銷售毛利率為-7.55%、溫氏股份為-8.34%、正邦科技為-2.58%、新希望為2.24%。
    資產負債率方面,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正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最高,達到75.23%。同期內,新希望的資產負債率為64.83%,溫氏股份為61.67%,牧原股份為57.77%。
    還要擴張,咬牙血拼
    2021年前兩個月,屠宰量合計同比增加44.2%,市場上生豬供應持續增加。然而,多地新冠疫情頻發,豬肉消費量均出現較為明顯的下滑。整體來看,現階段的豬市處于階段性供應過剩的局面。
    近日,不少上市養豬企業陸續發布了2022年3月生豬銷售簡況,生豬養殖企業加大了出欄量。其中,牧原股份3月份銷售生豬598.6萬頭,溫氏股份3月銷售肉豬144.84萬頭。
    為什么面臨虧損,豬企還是在不斷加大生豬出欄量?
    豬肉價格跌破十元(圖源:飛揚在線)
    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郭丹丹表示,生豬出欄量加大,首先是企業資金鏈緊張,提前出欄緩解資金壓力;其次是從業者看空4月份行情,選擇提前出欄。另外,因天氣漸熱,終端對大豬的需求將減弱,因此養殖場降低生豬出欄的體重標準。
    與此同時,頭部豬企還在逆勢擴張,簡直是在咬牙血拼。數據顯示,A股9家上市養豬企業今年目標出欄量合計9882.9萬頭,較2021年出欄量增長30%。擴大產能,主要是因為豬企們都在押注下半年。
    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已經進行了總共三批的中央凍豬肉收儲工作,接下來還準備進行第四批的凍肉收儲,想要盡快推動生豬價格回歸合理區間。
    如果后續生豬價格繼續低位運行,國家還將持續開展收儲工作。只要豬糧比達到五比一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一斤豬肉價格接近五斤糧食的時候,國家才會停止收儲。
    養一頭豬的投入基本是可以預計的,競爭核心在于如何把成本降到最低。豬場、育種、飼料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打細算,扎實規劃。最終,豬出欄時的身價多少,就是靠天吃飯了。
    各大豬企基本上已實現飼料生產與生豬養殖配套業務。據溫氏披露,今年1月完全成本為8-8.5元/斤,與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完全成本相比,降幅達到了6.5-7元/斤。據了解,溫氏所用飼料均為自產,2021年養豬豆粕用量占比低于5%。
    今年三月,新希望也對投資者表示,將通過各種飼料原材料期貨等方法來應對飼料原料價格的波動,計劃今年中旬將養豬成本降至8元/斤。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大量的種豬還是需要進口的。因為外國種豬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吃得少,長得多。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經在記者見面會上表示,我國種豬也像芯片一樣在一定程度上依賴進口,正如芯片對手機的重要性一樣,“豬芯片”是當前我國豬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種豬育種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接下來,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非常關鍵。
    畢竟,手里有貨,心里才不慌。
    作者為《鹽財經》記者|閏然
    排版|罱乙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瘋狂的豬》
    0 條回復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
    ?
    個人中心
    購物車
    優惠劵
    今日簽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暴力肉体进入hdxxxx